易塑小程序 您好,欢迎来到易塑网 免费注册

东莞制造业日渐衰落,奄奄一息

2015-11-25 14:27:48 浏览次数:2309

    易塑网讯:近日,有传闻东莞制造业目前面临重重危机,甚至不少媒体报道为“奄奄一息”。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我们来看看究竟。
 
    东莞,早年“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大量的中小企业以工业区的形式,分散在东莞的28个镇区,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中国女装名城”、“珠三角工业重点卫星镇”等之称。然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见诸于各种信息传播通路中更多的是‘破产’、‘倒闭’、‘跑路’、‘讨薪’等字眼,近期收到的评价更多是“熄火”、“衰落”和“危机”等。东莞制造业可以说是我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
 
    东莞“世界工厂”的成因
 
    地缘优势,濒临香港、深圳,是来往广州、深圳的必经之地;政策优势,东莞把招商引资权全面下放到村镇,村、镇自建工业区和厂房,自行招商引资,产生了“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景象。村镇直接竞争的结果,就是外商投资项目除享受法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还包括不透明的其他优惠政策。不但不用交税,环保、劳工方面也放得很宽,厂房建好,各种手续代为企业办好;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广州、深圳确定打造为国际化大都市,两地的低附加值“三来一补”产业也开始转移东莞,加上此时台湾的电子和IT产业开始转移大陆。
 
    由东莞提供土地,或已建成的标准厂房,中国内地四川、湖南、江西等省提供廉价劳动力,外资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和管理,三个要素组合就成就了东莞模式。自1978年9月15日,全国第一家对外来料加工厂——东莞太平手袋厂正式开工以来,以港资、台资为主的大量“三来一补”企业在东莞迅速发展,短短20多年的时间,2万多间工厂就布满了东莞的各个乡镇村落,所有交通相对便利的公路沿线,均分布着数以千计的大大小小的工业区,它们最为便利地使用着香港这个全球贸易网络,“香港接单,东莞生产”,或者“台湾接单,东莞制造,香港出口”。再后来,香港人甚至可以承担接单之后的设计、品牌推广和供应链管理功能。台湾人则主要以自身在台湾岛内的贸易网络为依托。东莞的外销型经济势如潮涌。
 
    凭借着地缘优势、全国各地的廉价劳动力和外资提供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莞从一个无足轻重的农业县变身为闻名国际的世界工厂,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巨变。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令东莞人欣慰与自得:“不管在世界上什么地方下订单,都在东莞制造。”
 
    优越的地理位置、全国众多省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东莞提供大量廉价的土地资源、吸引外资的国家及地方各项优惠政策造就了东莞“三来一补”产业的极速发展,进而令东莞成为“世界工厂”
 
    东莞制造业“倒闭潮”之说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东莞企业倒闭潮”传言几乎隔段时间就出现一次。
 
    2008年10月,发展了13年的东莞最大玩具代工厂——合俊玩具厂倒闭之后,经济危机的余威扩散数年。调研数据显示,到2011年,东莞3500多家玩具厂倒闭约1800家,目前只剩数百家。当时以玩具厂为代表、仰赖外贸订单的企业大面积关门,形成东莞第一波“倒闭潮”。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东莞制造业十成去了四成, 1600家台企、2000家港企从东莞撤离。此后的6年间,东莞外资撤离的危机从没有消停过,从2009年到2015年,据某协会内部统计,有超过4000家企业倒闭。
 
    2015上半年,主营代工东南亚手机品牌的东莞兆信通讯公司倒闭,台资企业万士达、联胜关闭东莞工厂,诺基亚东莞工厂关停,为三星代工的万人大厂东莞普光停产,东莞圣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及台资企业千人大厂东莞鑫佑光电科技公司老板失联,东莞市美儿德塑胶有限公司及手机零件制造商东莞市奥思睿德世浦电子科技老板跑路。2015年7月,东莞素艺玩具有限公司大门上出现法院封条和民事裁定书,证实了这家韩国企业高管跑路的消息。时隔7年,又一家大型玩具企业关门了。多家大型知名厂商关闭让东莞第二波“倒闭潮”之说越来越被媒体放大。尽管当地官方多次表达东莞制造业并未整体遭遇危机,但今年国庆节后,东莞长安镇知名的台湾金宝电子厂部分员工在假期后返厂时发现生产线已被拆除。这件极度吸引眼球的事件让东莞制造业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除大型企业倒闭外,大型企业的持续外迁,也进一步放大了东莞第二波“倒闭潮”之说。而根据公开报道,目前,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耐克、富士康、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也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电子仪器仪表制造、纺织服装鞋帽、塑料制品及金属制品等行业,分别占东莞全市倒闭关停企业总数的44.1%、11.8%、7.6%和7%,合计占比70.5%。
 
    当地流传的说法是,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至少有不低于4000家企业关门,但这一说法始终没有得到官方确认。传言那些顽强顶住尚未到下的企业,也是惨淡经营,不大亏就是赢。
 
    东莞当地有17家A股上市公司,行业涵盖机械、金属、橡胶塑料制造和纺织服装等,今年上半年,当地1/3的上市公司业绩同比下降。
 
东莞市南兴家具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002757)是一家研发、制造板式家具生产线设备的专业化生产企业,位于东莞市厚街镇,今年5月份才上市。2015年三季报显示,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2亿元,同比下降了11.98%。
 
    东莞还有5家生产电子设备的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电子制造产业的上下游,分别为惠伦晶体(300460)、正业科技(300410)、生益科技(600183)、勤上光电(002638)、劲胜精密(300083)。上述5家公司的半年报显示,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亏损最为严重的是坐拥三星大客户的劲胜精密,甚至净亏1.6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14.71%。
 
    以前述6家上市公司为例,公司当期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无一例外大幅增加。比如南兴装备,其2015年上半年的应收账款达到1.27亿元,比上期增加了270%多,同样应付账款为5577万,比上期增加了37%。
 
    观察最近倒闭的东莞制造企业,绝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企业。东莞一度凭借成本低廉等优势,吸引了不少外商投资中国制造业,但这一优势正逐渐消失。人工成本的增加是目前东莞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这一方面加剧了企业的外迁,另一方面使得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低。
 
    这样看来,这一轮倒闭潮和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倒闭潮有着本质的区别。“2008年,三来一补的外贸型企业倒闭,更多是受到外需萎缩的影响,属于市场原因,”东莞本地学者分析认为,“这一轮的倒闭,更多的是产业因素,即传统代工类工厂依靠的产业基础不复存在”。也就是说,低端制造和代工类企业正在丧失产业发展的土壤。他们面临的是产业的变迁,是人力资源、土地等要素完全改变环境下的一个挑战。龚佳勇认为,“可以确定的是,那些自身运营水平没有得到改善,又没有品牌和技术的代工类企业,正在退出,属于他们的时代结束了。”
 
    “辣数据”PK“倒闭潮”
 
    企业倒闭数量往往被用作“东莞制造衰退”的“有力”论据。但极少被提及的一个事实是,近3年来,东莞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制造业企业数量都在持续增长。东莞市政府新闻办发布的信息称,2014年,全市市场主体发展实现了“三个突破”,其中新登记企业及企业注册资本两项指标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截至去年底,东莞全市实有市场主体突破63万户,达632290户,稳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其中,实有企业210777户,比2012年底增39.43%。
 
    东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4243家,到2014年已经增加到近5400家,企业数量规模逐年壮大,其中2014年净增加接近150家。有东莞政府部门人士认为,不少人对东莞的印象还停留在“三来一补”企业众多的时代,对于这些企业特别是一些“明星”企业倒闭关停比较关注,对东莞新增加企业数量情况分析相对较少。2014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大型企业244家;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2%;企业亏损面有所收窄,第四季度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6.2%,比前三季度收窄6.6个百分点。
 
    10月26日,东莞市政府还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63.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9%。其中,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7701.2亿元,同比增长7.1%,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增速在全国外贸总额前五名城市中继续保持排名第一。
 
    今年7月,在粤创粤新广东创新驱动发展采风活动中,东莞市长袁宝成面对媒体坦言,去年东莞倒闭了428家企业,可能也有一些企业倒闭后也没到工商登记。然而,去年东莞新注册的企业却增长了20%,而今年上半年增长23.5%。袁宝成同时坦承,今年东莞经济形势确实比较严峻,特别整个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非常大。
 
    日前,针对外资倒闭和外迁,东莞市商务局负责人雷慧明介绍,东莞有1万多家外资企业,每年都会有部分从事低端代工生产的外资企业关停搬迁。以今年1-9月为例,关停或外迁的外资企业数量是267家,而2008年全年是857家,到2012年下降到569家,去年全年是434家。“虽然还有一个季度,但我们估计不会超过去年,明显呈逐年下降趋势”。
 
    此外,东莞商务局统计数据还显示,这些关停或外迁企业大多来自台湾、香港等地,以服装、纺织、鞋帽、家具等传统加工贸易企业为主,约占总数的九成。以9月份为例,关停了23家企业,全部是港资企业。此外,跟外界印象相比更为不同的是,东莞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1家。
 
    对于企业的关停或者外迁,东莞经信局局长刘锦棠还认为,除了与经济大环境相关外,也与企业及企业主自身的发展定位有关。“以三星为例,三星手机在全球的市场收缩了,其在东莞的代工厂自然订单就少了。”刘锦棠分析认为,台资港资企业的一代老板基本进入老年化,学习能力相对较低,而其企业二代很多不愿意从事实业,“企业自然走向衰落了。”
 
    总  结
 
    变通趋时,把握时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应该是知进也知退,知存也知亡的。
    数据显示,这些关停或外迁的企业大多来自台湾和香港等地,并且以服装、纺织、鞋帽、家具等传统加工贸易企业为主。换句话说,这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动调整,既是资本流动的客观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刚性需求。“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对于东莞而言,当那些停留在传统加工贸易的企业动力不足,**关门的时候,另一扇被打开的窗户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学会抢抓机遇转型升级,用科技创新手段收揽市场。其实,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所谓的“倒闭潮”不过是过度放大了传统企业关停或外迁的规模效应,因为从数量上来看,真实的数据远非公众所知晓的那般——东莞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1家。这或许是最为直观的数据论证。
 
    与此同时,传统制造业四伏的危机也在倒逼着企业目光的调整和步伐的转变,只不过转型的路途艰难,发展的阵痛仍存,制造向智造的转变需要多方给力。以加工贸易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出现的疲势,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优胜劣汰,制造向智造转变的涵义也正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化。不管是“机器换人”、“高新技术企业”还是“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这些抓人眼球的名词代表更是一种发展方向。从去年开始,东莞连续三年每年安排2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企业“机器换人”。目前,东莞已有六成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研发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和工业机器人装备制造商有约70家,机器人企业数已占全国总数的10%,工业机器人产业总产值近15亿元。东莞经信部门数据显示,自2014年9月至今年9月,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的622个项目,总投资53.2亿元,新增设备2.2万台,减少用工3.8万人。
 
    东莞全市目前本地成长起来的科技型企业超过5000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755家,数量居全省第三。这些高企,对东莞GDP的贡献所在比重也愈来愈大。2014年末,东莞规模以上高新企业总产值2213.62亿元,比2011年末增长了69%。从贡献来源看,民营的规模以上高新企业总产值,2012年首次超过了外资,2013年首次超过了港澳台资,2014年更是超过了外资与港澳台资之和,2014年比2011年增长了714.1%。而东莞26日公布的数据还显示,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24.66亿元,增长7.9%。
 
 
 
 

▔▔▔▔▔▔▔▔▔▔▔▔▔▔▔▔▔▔▔▔▔▔▔▔▔▔▔▔▔▔▔▔▔▔▔▔▔▔▔▔▔▔▔▔▔▔▔▔▔▔▔▔▔▔▔▔▔▔

微信关注【易塑网】公众号,更多资讯活动等你来挖掘

 
推荐阅读

关注高分子微信公众号

  • 易塑视点

    易塑视点

  • 高分子科学前沿

    高分子科学前沿